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陈朋冲 文/视频 记者 邓万里/图

一对年轻的硕士夫妻辞职后,在黄河边打造自然科普基地。目前基地内各类植物标本5000余件,种植及引进各类植物上千种。

每天种草养花、培育植物品种,做植物标本,做手工,传播生态环保理念,他们被一些市民网友称为从事自然科普的夫妻版“李子柒”。

硕士夫妻辞职后建“自然博物馆”,收藏各类植物标本5000余件

每天早上,当很多郑州市民奔波于上班路上时,王东超和刘方方夫妻也来到位于天河路与黄河大堤交叉口的自然科普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5月31日这天,他们把新收集来的数十种植物种子一一挑选,洗净,晾干,装入不同标记的器皿中,一部分做展览,一部分则准备培育。之前收集的一些植物标本已经变干,他们一一造册,归入不同名录,方便接下来加工制作。

王东超今年36岁,刘方方31岁,一位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学硕士,一位是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硕士。几年来,他们陆续辞去工作,定居郑州专注从事自然科普事业。

2018年,俩人在黄河边成立一个自然科普基地,有3000平方米的生态花园,还有自然艺术工作室。同时基地内引进植物近千种,成为展示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园区。同样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基地内收藏有植物标本5000余件,其中包括腊叶标本3000多份,种子1000余种,实物标本(树枝、地衣、大型真菌、凋落物等)1000多件,被称为“植物博物馆”。

探访时,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馆内天花板上挂满了花朵和果实,均为收集的不同科属样子却又极其接近的各种花朵;展墙上,不同植物的标本加起来数百个,漫步其中,就像置身植物的世界。

“这些标本都是我们手工做的。刚开始做得慢,后来做得快,每天做几十个,几年下来,数量越来越多。日常在我们这个基地展出,也前往一些社区、公园、学校课堂展出,效果很好。”刘方方说。

出差考察时,行李箱里装满植物标本,连“定亲礼”都是植物

在王东超和刘方方夫妻眼中,俩人都是痴迷于自然植物收藏的人,“工作和生活中,每天最大的主题都是植物。”

多年来,利用野生植物物种资源的搜集和种类调查工作,俩人的足迹涉及云南、西藏、青海、四川、广西等20余个省市级自治区,每次外出时,一安顿好住宿,他们的头一件事就是要看看当地的植物生态,看有哪些可以收藏、引进。

刘方方说,近几年,两人每年有一个月的时间前往云南、贵州、四川考察,采集高山上不同植物的种子,每次去了后都会摘不同的植物做标本,或选取基地内没有的植物种子进行培育。“一路考察,一路发现,一路收集,基本上在外出差时,每周都要往家寄一次快递,里面全部是包裹好的各类植物标本。”

刘方方老家在陕西泾阳县,“每次回家我们都会特地绕路穿秦岭而过,作为中国的南北分界线,秦岭丰富的物种资源都是我们回家途中的最大乐趣”,刘方方说,“每次回我们家探亲时,别人家女婿都是多陪家人说话,(王东超)他是一有时间就跑去爬山,带着各种搜集袋,看到那些还没有采集过的种子,就采一点回来。朋友圈里,大家节后回郑州时,后备箱里都是装满了吃的喝的,我们是装满了各种种子、果实还有标本。”刘方方说。

最让她忘不了的是,2017年4月,王东超去成都向自己表白时,他没有像很多年轻人一样送鲜花,而是背了一个40升的双肩包,里面装了50多个多肉和花盆,还有种多肉的营养土,每个多肉、每个花盆都有编号,从郑州背到了成都,“这或许就是自然科普工作者的浪漫吧。”

正是这次见面,让刘方方认定了他。这一书包植物,也成了俩人的“定亲礼。”

从事自然科普的夫妻版“李子柒”,希望持续推广生态环保理念

刚刚过去的周末,在郑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下,60余名郑州家长和他们的子女,来到王东超和刘方方所在的自然科普基地,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开展了一场黄河边的生物多样性科普调查活动。

当天,在两人和其他一些环保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认识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不同植物生存环境和结构差异,花是如何授粉的?葡萄爬上架子的原理是什么?花朵为什么有那么多颜色?蝴蝶传粉与花朵的协同进化等……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自然知识。

近两年,类似这样的自然科普活动,他们已经举办200多场,线下参与市民20000余人,撰写了200余篇自然科普和环保手工文章。

目睹两人每天的工作状态,种草养花,做自然植物科普展,给孩子们带来一堂堂触摸自然、亲近自然的环保教育课,来参观的市民往往很羡慕,说不想走了,这里很减压,很放松,这是忙碌的城市生活所不具备的。

还有很多市民看到两人琴瑟和鸣,做各种植物标本,做手工,传播生态环保的理念,他们还给两人起名——做自然科普的夫妻版“李子柒”。

羡慕之余,也有很多人关心,目前的收入能否支撑他们走下去。

王东超说,“做科普活动是勉强收回成本,接下来希望通过自然科普教室、展馆、课程的设计,增加一部分营收,进行反哺。未来计划培育更多的自然科普人才,建更多的自然科普场馆,更好地推广这种生态环保理念,让人们亲近自然、热爱大自然,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