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百度-高端生活第一网

打造不一样的“乡愁” 田铺大塆越来越红火

河南日报

皮影人在幕幔上演绎金戈铁马,灯光秀在黄墙黛瓦间闪耀上场;

稻田水塘蛙鸣阵阵,咖啡馆音乐舒缓流淌;

绣娘们石桥边巧手翻飞绣鞋垫,孩子们托幼院里兴高采烈玩乐高……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处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北国江南的山清水秀和江南北国的豫风楚韵在这里交相辉映,城与乡、古与今、土与洋在这里自由切换、毫无违和,满足了许多人不一样的“乡愁”。

图片

新县田铺大塆“老家寒舍”民宿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田铺大塆游客接待量超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0万元。不仅大批省内游客纷至沓来,还有北京、上海、湖北、安徽等全国多地的游客专程前来。

“假期客房十分紧俏,尤其5月2日、3日,民宿入住率达到100%,一房难求。”田铺大塆景区办公室主任吴曼说。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田铺大塆考察调研。他强调,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

一年多过去了,回忆起总书记来大塆时的一幕幕,村民们依然心潮澎湃、难掩激动。

“总书记特别亲切,跟我们手拉手、唠家常、问冷暖。”匠心工坊店员何三荣兴奋地说,“我们大塆也越来越红火。店里的手工刺绣鞋垫、老虎枕很受欢迎,‘五一’期间每天能卖七八千元,大家都喜欢这原汁原味的老手艺。”

“如今村里民宿有21家,创客小店也有20多家,全都是在自家老房子基础上通过保护性改造提升建的。”曾与总书记围坐交谈的“老家寒舍”民宿老板韩光莹,是村里公认的民宿“老师”,经常为大家传授开店秘诀,“不乱挖乱填,不乱砍乱烧,不大拆大建,一定要最大程度保留历史风貌。”

村子里喜人的变化还有很多:S205通车了,新县县城至田铺大塆的路程由40分钟缩至20分钟;5G网络实现全覆盖;补种了桂花、紫藤、乌桕、海棠、银杏等绿化美化树种1500余棵;大型游客中心、停车场预计下个月建成……

走在青石板路上,穿过一条条小巷,你会发现很多村民家的门梁上悬挂着“光荣之家”的牌匾。“田铺大塆是古色、绿色的,也是红色的。”田铺乡党委书记李文林介绍,一个个红色故事在大塆人口中代代相传。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临时指挥所设在这里;许世友将军夫人田普的名字源于将军对家乡田铺的怀念;《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原型、许世友将军之子许光成长于此……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我们将沿着这条路子,一直走下去!”谈到未来,李文林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大别山,大有别样风景

乡村应是什么模样,我们的“乡愁”该安放何处?在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

我们怀念农村,远处青山绵延不绝,门前河里鱼儿嬉戏,青瓦之上炊烟袅袅……

我们“害怕”农村,汽车一过尘土飞扬,垃圾污水无法处理,水电网络经常“掉线”……在田铺大塆,这些问题都没有,出了门是农村,关上门即是“城市”。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是田铺大塆的“准则”。立足资源优势、尊重民俗民风,在彰显地方特色的同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既留住“泥土味”“青草香”,又让人生活便利、宾至如归。

唯有如此,才有更多不一样的“乡愁”,才能塑造更多的“田铺大塆”。

来源: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微博
空间

推荐

点击右上角按钮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是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