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记者 张体义 温小娟
本报讯 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杂志主办的“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日前在郑州市举行。参加论坛的2022年度10个重要发掘项目的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自考古发掘项目考古新发现、研究新进展。由来自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中国古陶瓷学会、新华社河南分社、河南日报社的专家、领导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在10个汇报项目中,最终推选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洛阳孟津朱仓北朝墓地、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五个考古发掘项目为202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二里头遗址考古新发现揭示了二里头都邑为宫城居中、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多网格式布局,是二里头都邑布局考古中的一项重大突破,说明当时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已有成熟发达的规划思想、统治制度和模式,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
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是一处结构清晰、功能完备、具有兆域性质的商代白家庄期高等级贵族墓地。结合先前的三处白家庄期铜器窖藏坑等遗存,该墓地的发掘对研究郑州商城的使用兴废、商代王都与小双桥的关系、夏商城址建制、商文化及“中华文明探源”等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考古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确认了殷墟王陵区陵墓的隍壕,基本搞清了商王陵区的分布范围,以围沟外边界为基准,确定王陵区的范围为东西560米,南北300米。这些发现必将推动商代陵墓制度乃至于商文化、商史的研究,也为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洛阳孟津朱仓北朝墓地发现的三座北朝墓墓葬形制、随葬品及葬具特征反映了孝文帝迁洛以后汉文化的强烈影响以及鲜卑本民族的自身特征,为研究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图像和实物资料。
开封州桥是大运河遗产的典型代表,也是北宋东京城御街上的重要交通点。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北宋东京城的城市布局具有重大意义,为探讨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礼仪等提供了重要材料。考古发掘首次完整揭露出了唐宋至清代开封城内的汴河形态,还原了大运河及东京城繁荣的宏大历史场景,填补了中国大运河东京城段遗产的空白。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介绍说,从2022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参评项目文化内涵来看,涉及文明起源、夏文化、商周文化、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都城与城市考古及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对中华文明探源探究,讲好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以及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版图片来自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