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郭晗

这两个青铜壶的详细介绍,扫码继续查看吧

秦汉时三门峡就是“天鹅之城”?

这件青铜壶说:是的!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讯(记者张弋见习记者孟月文/图)三门峡素有“天鹅之城”之名,而2020年出土于三门峡的鹅首曲颈青铜壶,则无疑为“天鹅之城”增添了一丝文化底蕴。

三门峡“秦风汉韵靓崤函秦汉文物展”上,最亮眼的文物莫过于首次同框展出的“青铜壶姊妹花”,其中一件是2020年5月出土于三门峡经济开发区西汉墓的“网红”鹅首曲颈青铜壶,另一件则是雁首曲颈青铜壶,同样也是西汉时期的。两者除了首部有略微区别外,其余部分都极为相似。

鹅首曲颈青铜壶之所以能“出土即出圈”,一方面是因为其造型罕见,另一个原因则是壶里还有6斤多重的神秘液体。

“刚出土时鹅首壶上是被一个大土块包住的,使它和另一种直颈的蒜头壶看起来差不多,等我们仔细清理后才感受到它的独特。”回忆起当时清理的场景,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室主任燕飞记忆犹新。

燕飞说,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壶内部还有很多液体,考古人员立即用木塞对其进行封口处理,并用塑料布包紧。随后燕飞联系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杨益民教授,杨教授听闻此事立马来了兴趣,亲自赶到三门峡采样。

经过对壶内液体进行残留物分析和测年分析,最终确认壶内液体为西汉早期药酒。

另一件青铜壶为雁首,出土于三门峡市后川村西汉初期围沟墓内,由于该墓中还有铜鼎、铜鍪、铜扁壶、铜盆、陶茧形壶、陶缶等器物伴出,该墓主推测为地主阶级。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保管室主任上官荣光说,这件青铜壶反映出秦汉时期的三门峡地区与现在一样是生态宜居之地,各类越冬飞禽齐聚黄河岸边,展现出三门峡地区的生态之美。

孙悟空为啥被称“毛脸雷公嘴”?

这件铜带钩说:看我!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讯(记者张弋见习记者孟月文/图)“大王不好啦,那毛脸雷公嘴的和尚又打进来啦!”每次听到这句话,没有一个大王不慌的。

相信你一定会好奇,为什么吴承恩会把孙悟空的脸描述成“毛脸雷公嘴”,猴子和雷公又有什么关系?正在举行的“秦风汉韵靓崤函秦汉文物展”展出了一件汉代操蛇神猴带钩。原来在2000年前,猴子就已经是雷神的形象了。

这件操蛇神猴带钩1985年出土于三门峡市刚玉砂厂,所谓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主要用于钩系束腰的革带,多为男性使用,也就是现在的皮带扣。中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铜带钩始见于春秋中期周都洛阳。这一时期开始,带钩使用日益普及,战国至两汉更是盛行,成为不离身的小家当,直至魏晋时期开始衰落。

这件操蛇神猴带钩整体呈猴形,左臂伸长为钩首,右手弯于胸前,手中握一条蛇,两腿伸直,背部有蘑菇状钮。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室主任燕飞介绍,该带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形象较为生动,猴子的面部表情惟妙惟肖。左臂长伸,似乎是在抓握攀援,它巧妙地利用猴子的左臂作为钩首,融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

猴为古代雷神形象。猴又与十二生肖中的申相配。申在甲骨文中就是雷的意思,为猴子的侧视图,申又通神。因此传说中的雷公其形象就是猴的形象,《西游记》有些小妖和凡人称呼孙悟空就是“毛脸雷公嘴”的和尚,可见至少到明代雷公仍然是猴形。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0-2022河南沸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聘信息|广告服务|服务条款|免责声明|网站地图|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