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博物馆的智慧屏幕 受访者供图

如何高效管理一座总高62米,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的“中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或许你可以从郑州博物馆找到答案。

日前,郑州博物馆智慧化建设项目入选2023年度全国文物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郑州博物馆副馆长郭春媛介绍说,该智慧化建设项目如同给庞大的博物馆装上了“中枢大脑”,通过可视化管理系统,将博物馆整体运转情况投射到一块LED大屏幕上,从而实现“一键调配”。

让“沉浸式”成为博物馆的日常

步入规模宏大的郑州博物馆,游客最需要的是清晰的路线。“郑州博物馆开设了场馆数字地图导览,游客设置游览的起点和终点,数字地图会自动规划线路,找到卫生间、开水间也更加便捷,这是郑州博物馆智慧服务最有效的项目之一。”郑州博物馆信息资料部主任邵帅介绍。

智慧博物馆的互动性让观众“可视”“可感”“可参与”,VR、AR、裸眼3D、AI机器人、全息投影、智能AR导览眼镜、文物知识图谱等新技术陆续落地,增强了博物馆的科技感和现代感,AI讲解员“听得懂”“答得出”“懂得多”。

游客可直接和AI讲解员对话,就场馆里的展品进行互动问答。博物馆二楼的裸眼3D大屏展示文物的3D影像,这里也是博物馆的“明星打卡点”,满足游客“出片”的需求。郑州博物馆和北京大学合作推出互动装置“向历史招手”,游客站在地面上代表不同年代的区域招手,屏幕则显示出对应年代的馆藏精品。

为博物馆“拍CT”

郑州博物馆何以在众多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全国文物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郭春媛指出,当前大多数博物馆的智能化以展示为主,而像郑州博物馆这样,将系统全面打通,将场馆作为一个整体来做智慧化建设的案例较少,是高质量发展的可贵体现。

郑州博物馆内部设备管线错综复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郑州博物馆将所有管线精确映射至屏幕,构建出三维立体模型,如同为博物馆进行了全方位的“CT扫描”。该系统能精确追踪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远程监控,一旦设备出现异常,系统将立即发出预警,确保问题被及时发现并处理。系统内置了智能提醒功能,针对设备质保期与维修期的多样性,自动追踪并提前通知即将到期的维保事项,帮助博物馆更好地提前规划预算与采购。

博物馆有了“数字化”的保护

为加强对藏品预防性保护,郑州博物馆建立了较完备的数字化保护系统:在展柜、陈列展览区和藏品库区等藏品存放地点设置温湿度及有害气体浓度数据采集点,以达到对文物及其储存环境的实时监控。在藏品库房设置漏水报警系统,一旦监测到漏液即发出报警信号,工作人员及时消除漏水隐患。故障自动报警模块一键定位报警点位,快速处置,确保场馆设备运转安全。通过制度设定,根据需要调取安防系统图像,开展跨部门调度,将问题控制在初期阶段。客流监测系统的应用,在应急疏散及应对包括天气变化、公众活动异常在内的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郑州博物馆对馆内200件珍贵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工作,此举为文物修复方案编制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三维数字化成果的展示,文物得以在不受物理接触损害的情况下,生动再现其历史风貌,实现了保护与展示的双重目标,有效保障了文物的长期安全与价值传承。(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弋)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0-2022河南沸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聘信息|广告服务|服务条款|免责声明|网站地图|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