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敲鼓声,咣咣打锣声……2月12日,许昌市建安区张公祠元宵节庙会好不热闹。“这铜锣音准稳定、清脆响亮,又浑厚铿锵,是咱‘许昌造’!”打锣手张达庆自豪地说。
张达庆所说的铜锣,来自许昌市襄城县麦岭镇欧营村。欧营村被称为“铜器之乡”,欧营铜器如今已成为襄城县乃至许昌市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欧营铜器主要有社火铜器、舞台铜器、打击乐器等100多个品种,广泛用于传统戏剧、曲艺、舞蹈及庙会、节庆等场合。70岁的欧阳廷如是欧营铜器的第五代传承人。他介绍说,欧营铜器制作技艺始于北宋、兴于明清,加工的铜器音准稳定、音色浑厚圆润、经久耐用。
欧阳廷如从1976年开始学习欧营铜器制作技艺,近50年的实践让他对全套制作流程早已烂熟于心。“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音是灵魂。”欧阳廷如说,整个制作过程,定音是技术性最强的一道工序,是机器不能取代的,全凭听力确定铜器的音调,特别是最后一锤,要有深厚的功底,只有用力恰当,才能定音准确。
欧营铜器制作工序繁多,熔炼、锻造、打磨、錾刻等每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汗水和智慧。最考验匠人的当属“千锤百炼”的锻造环节,他们需要根据铜器的造型和用途,反复捶打铜坯,使其成型并达到理想的厚度和强度。
2021年7月,欧营铜器制作技艺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这项古老技艺注入了新活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欧营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铜器产业,利用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使欧营铜器畅销全国各地,还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出口额连年增长,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春节前,远在美国洛杉矶的客商Ricky在亚马逊外贸平台下单,指定采购了一套欧营村生产的海鸥牌乐器。
“电商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接触到我们的产品。如今我们的铜器年产量已达80余吨,产值1500余万元。”海鸥乐器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正月初六便已开工生产赶订单。
千年技艺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人“接棒”。当地定期举办铜器制作技艺培训班,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人;鼓励匠人创新设计,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铜器产品。
欧营村现有铜器制作匠人500多人,铜器年产量达200吨。精良的欧营铜器已名扬海内外,无论是专业院团还是民间演出团体,都对欧营铜器赞不绝口。“我们要让欧营铜器制作技艺代代相传,鼓励年轻人创新设计,让这门千年技艺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欧阳廷如说。(河南日报记者 王平 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