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河南登封汇聚了少林功夫、嵩山胜景、二十四节气非遗等文化瑰宝,并正将“功夫”“嵩山”“少林”等特色IP注入微短剧赛道。
从国家广电总局推荐剧目到谋划“功夫主题拍摄基地”,创新“文旅+影视”业态,登封正不断延伸文旅链条。
看中了登封的独特优势,有从业者说,要在登封打造更多既会功夫,又会演戏的“释小龙”。
特色IP激活微短剧创作基因
凭借三大世界级文化符号——“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功夫”及“二十四节气”,以及世界地质公园中岳嵩山,登封为微短剧创作注入深邃的历史底蕴与鲜活的时代张力。
在登封,“特色IP+文旅融合”的有机融合,让传统文化不仅能活起来,更能“火起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围绕少林、功夫、嵩山等IP的微短剧,目前已经出品了三部:
《遇见少林有功夫》以少林弟子逆袭故事为主线,通过剧情与场景的结合,将嵩山文化、少林文化等内涵融入短剧摄制之中。该剧在“2024视听中国马栏山微短剧之夜”上榜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五批推荐剧目。这是郑州市微短剧首次入选国家推荐剧目,对整体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
《快乐萌宝有功夫》(原名《功夫萌宝》),创新“萌娃+武术”模式,用童趣视角诠释功夫传承。
《天下嵩山》,则串联嵩阳书院、少林寺等文化地标,开创“沉浸式文旅导览”新体验。
“登封的文化资源太好了,我们也想通过微短剧这个载体,打造更多特色内容。”《遇见少林有功夫》《快乐萌宝有功夫》出品方之一,中原名片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霞说。
打造更多的“释小龙”
王霞说,中原名片传媒通过切入微短剧赛道,实现了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登封市有关部门聚焦支持文旅发展,又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领导到景区,都很热情,很真诚”。
“《遇见少林有功夫》整体反馈很不错,我们又顺势在登封成立了公司,更好地进行内容创作和文化输出。”王霞说,结合登封的文旅资源、武校资源,将来会进行人才输出、演员培训、场景打造等工作,打造闭环式的产业链。
在功夫演员的培训及人才输出方面,王霞表示,在之前功夫微短剧的制作中发现,“会功夫的不会说,会说的不会功夫。我们要结合现有人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打造特色团队,就像释小龙一样,不仅会功夫,还会演戏,打造更多的‘释小龙’”。
对于“文旅+微短剧”的前景,王霞表示,产品市场有需求,尤其是国外对中国文化的好奇感,功夫是个很好的文化输出载体,未来将依托登封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探索差异化竞争,进一步融合AIGC技术,深化文旅联动。
创新“文旅+影视”谋划“功夫主题”拍摄基地
发展文旅,擦亮“天地之中、功夫之都”品牌,加快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一直是登封的“头等大事儿”。
记者注意到,文旅营销方面登封也频频出彩,已经连续七年荣获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4年,《遇见少林有功夫》跻身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剧目。
今年1月,登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发布了关于《登封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的通告。
这份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显示,要打造“嵩山少林微短剧创作高地”,依托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功夫等世界级名片效应,以及4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武校学员等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嵩山文化内涵和历史传说故事,将非遗文化元素嵌入创作内容,引导支持微短剧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微短剧精品化、多元化、规范化发展。争取到2027年,将登封市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嵩山少林微短剧创作高地”,彰显地域文化实力和独特魅力。此外,还谋划发展微短剧产业链经济,建立微短剧人才培养基地。
登封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提出,树牢“文旅+”的发展理念,创新“文旅+影视”业态,抢抓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的机遇,发挥登封近9万名武校学生资源优势,谋划建设“功夫主题”微短剧拍摄基地。(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仝存瑞 实习生 赵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