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您怎么评价唐代艺术?
史家珍:中华文明是唯一绵延几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始终都在追求高尚和高雅,将文化艺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留下了无数的经典艺术。洛阳城是这些经典艺术的集大成之地,可谓琳琅满目,特别是唐代文化遗存更是达到了可以说是世界艺术创作的巅峰,除了龙门石窟的伟大雕塑,唐安国相王孺人墓壁画也是一例。
问:这个壁画墓的背景是怎样的?
史家珍:唐安国相王孺人墓包括两座墓葬,均为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李旦做相王时,为他的两个孺人(妃)唐氏和崔氏所修。唐氏和崔氏于长寿二年(公元693年)进宫给武则天请安后被赐死。10年后,唐睿宗李旦为其两个冤死的孺人隆重安葬。
问:是不是这些壁画可以代表唐代艺术的最高水准?
史家珍:说此壁画达到了我国绘画艺术的一个高峰并不为过。两座墓葬发现的壁画总面积约100平方米,除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大型神兽,壁画上的人物、马、骆驼等,与真实生活中几乎同等大小。壁画绘画手法高超,用线准确严谨,一气呵成。两座墓葬壁画在向后人展示唐代绘画艺术成就的同时也非常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唐代社会的生活场景。比如壁画中一处展现“丝绸之路”上常见的驼队场景,为首的胡人牵着骆驼,骆驼背着丝绸卷以及胡瓶等物,细节充分,简练的笔触描绘出生动的场景,堪称典范。
问:据说围绕这些壁画还发生过一些争论?
史家珍:从壁画的艺术水准可以看出,这两座墓葬壁画的绘制者应为当时皇家专职画家之中顶级技艺水平者。被后世尊称为“画圣”的吴道子当时正生活工作在神都洛阳。围绕他是否参与了壁画的绘制,确实曾有争论,为此还专门组织过美术界名家进行学术探讨,结论为这两座墓葬壁画与吴道子“吴带当风”的画风还是有技法差异,说明他并未受邀参与两座墓葬壁画的绘制。但也反映出当时整个绘画界人才济济,由此也不禁让人对辉煌的盛唐文化心生向往。(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向华)